医院节能减耗「增收」数百万元这家标杆医院做对了什么?
来源:开云体育官网入口登录网页版 发布时间:2025-04-10 12:33:13医院是能耗大户也是排碳大户,医院的绿色环保建设对国家的环保战略实施至关重要。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以下简称为「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堪称是绿色医院建设的排头兵,并入选了《医路绿航·2024绿色医院建设实践案例精选》。
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指导下,从2024年开始,健康界持续开展对全国医疗机构征集的绿色医院建设实践案例征集工作。2024年,项目组共征集到有效案例133份,案例覆盖医院87家,分布在全国24个省市。专家委员会遴选出60份精选案例,项目组又从中择优收录了30个有代表性、示范性和引领性的绿色医院建设典型案例,汇编成册,即《医路绿航·2024绿色医院建设实践案例精选》。
自2016年正式运行以来,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成功实现降本增效,并显著改善了环境质量。9年来,年度总能耗相比项目实施前降低了1%。其中,电力消耗减少了1%,水使用量节省了17%,直接经济效益达到了百万元级别,噪音水平平均降低了5dB,同时也提升了诊疗环境质量。
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土木与建筑工程管理专家丁烈云院士曾评价,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为「华中最美庭院式医院」。近期,健康界专访了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副院长曾晓勇,他详细的介绍了院区绿色建筑的设计背景、可持续发展节能措施以及取得的成效。
曾晓勇是一名泌尿外科医生,也是武汉同济航天城医院院长,主要是做泌尿系肿瘤的临床工作和研究。他曾在中南地区率先开展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泌尿肿瘤,擅长前列腺癌根治手术、保留性功能前根治手术,以及膀胱重建等手术。
中法生态示范城由中法元首亲自签署建设,2014年3月落户武汉市蔡甸区。生态城扼守武汉西大门,山水园林优美,致力打造可复制、可推广、可示范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标杆。这里也是以生态大健康产业为核心的国家级开发区,但建设尚处起步阶段,无优质医疗配套,人口吸引力不足。
彼时,恰逢同济医院也处于快速地发展的机遇期。曾晓勇坦言,为响应「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战略,贯彻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在城市副中心建设专科特色医院」的指导思想,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于2013年启动。
新院区建设的核心目标是「节能、环保、可持续」,并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医院的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全生命周期过程,打造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运行高效的现代化医院。
这是一所标准的庭院式医院,2016年10月正式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总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拥有9处庭院、前后2个广场、1处近4千平米的樱花长廊。该院区与同济医院主院区实行「一体化管理,同品质医疗」。
从2013年启动建设项目,到项目建成,经历了一系列绿色节约能源改造与更新,中法新城院区最终形成具有同济特色的绿色发展建筑的组成部分。曾晓勇告诉健康界,新院区建设的突出亮点有5个方面,即绿色健康设计,节约能源改造与高效运行,绿色能源应用,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以及可持续发展。
在绿色健康设计环节,采用庭院式设计,结合中西式建筑元素,减少人工照明依赖,更多采用自然光线;选择可持续和环保的建筑材料,如干挂铝单板、岩棉保温板、隔热金属型材窗框和中透光Low-E玻璃,降低建筑过程中的环境影响;同时考虑建筑的生命周期,设计易于维护和升级的建筑结构。
在节能改造与高效运行环节,进行能源审计,识别节能机会;优化设计,利用自然资源实现自然通风和采光,将建筑规划设计的科学性、艺术性、实用性和绿色环保密切结合;照明系统升级至LED技术,提升照明效率;暖通空调系统优化,引入变频驱动和智能温控技术;空调节能控制管理系统改造,利用AI技术实现节能。
在绿色能源应用环节,利用太阳能等可再次生产的能源进行热水预加热;锅炉低氮改造与能效提升,减少有害化学气体排放;推广电动车充电桩,倡导绿色出行。
在患者和医护人员健康方面,采取一定的措施优化室内空气质量,提升通风效率,应用空气净化技术;营造宜人就医环境,包括景观设计和清晰的导引标识;实施严格的废物管理,包括废水和固废处理。
对于院区的可持续发展,团队确立了长期绿色发展的策略,减少碳足迹,促进资源循环利用;提升员工绿色意识与参与度,开展绿色实践培训;引入品管圈提升绿色管理质量,推动资源利用和能源效率的持续改进;持续监测与改进可持续性表现,关注关键指标,根据绿色标准做改进。
2022年7月29日,该院区正式挂牌「同济肿瘤医院」,院区以肿瘤、急危重症为特色,含8个肿瘤病区及肿瘤相关科室,开放病床1240张,日门诊量3000-4000人次。同时配备标准化碘131病房、中南地区首台速锋刀等设施设备,可为肿瘤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2025年是中法新城院区正式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的第9个年头,该院区已经逐步实现节能减排、资源重复利用、降本增效、改善环境水平以及提升患者就医体验等预期目标。
据曾晓勇透露,中法新城院区的绿色医院建设项目荣获了「国家绿色建筑三星认证」,并成为行业标杆,这是我国绿色建筑领域的最高标准。还获得了「全球可持续医院网络」颁发的「卓越可持续发展奖」,国际上的肯定体现了新院区在绿色医院建设方面的领先地位。
自启动绿色医院建设项目以来,医院不仅大幅度的提高了运营效率,还大大降低了能源消耗、提升了环境质量。「一方面,院区使用先进的医疗诊疗技术,包括微创手术等,整体改善医疗治疗效果。病人慢慢的变多,在当地形成了重要的影响,并获得了当地政府的认可,真正的完成了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另一方面,业务量增长的同时,降低了能耗,提升了环境品质和智能化管理。」
据曾晓勇介绍,通过南北朝向设计、自然通风采光、屋顶太阳能光伏板集成、安装高效节能灯具、优化空调系统与智能温控技术等节能改造工作,医院年度总能耗相比项目实施前降低了1%。其中,电力消耗减少了1%,水使用量节省了17%,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达到百万元级别,同时明显降低了碳排放量。
其中,中央空调系统运行效率显著提升。2023年,通过优化系统设置,中法院区在4月、5月以及9月气候更炎热的情况下,较2022年中央空调总能耗少用 29.6万度电,降幅10.8%;较2021年中央空调总能耗少用35.6万度电,降幅达到了21.2%,节约能源的效果显著。
实施这些工作,室内空气质量和环境品质得到了显著改善。通过增加绿植、优化通风系统和使用低VOC(挥发性有机物)建材,使得室内PM2.5浓度平均下降40%,CO2浓度降低25%,这些为患者和医护人员提供了更健康、舒适的环境。此外,院内还采用了吸音降噪材料,噪音水平平均降低了5dB,提升了诊疗环境质量。
同时,通过引入智慧医院管理系统,实现医疗资源的高效调配与利用。比如说,智能发药机使药品分拣效率提升了30%,患者等待时间缩短了20%,同时降低了人力成本。然后增设电动汽车和电瓶车充电站,设置残疾人专用停车位,优化院内人行道设计,确保轮椅通道畅通无阻。
该院区科研团队整理了医院建设的做法和经验,并在相关期刊发表了多篇高质量学术论文,包括《绿色医院建筑规划设计对患者康复影响的研究》、《智能运维在医院节能减排中的应用案例分析》等。「这些论文在国内外期刊上获得了广泛认可,研究成果被引用次数超过了500次,正在为同行业提供宝贵经验与理论依照。」曾晓勇自信满满地说道。
曾晓勇表示,下一个10年,中法新城院区将会采取一系列绿色环保措施推进本院的绿色医院建设:
首先是会继续深化智能化与数字化应用,推进智能能源管理,引入更先进的能源管理系统,实时监控和优化能源使用。并推进数字化医疗平台建设,扩展远程医疗和电子病历系统,减少纸质使用,提升效率;
其次是优化节能建筑规划设计,争取获得更高等级的绿色建筑认证,如LEED或BREEAM,还要对现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提升保温、隔热性能等等;
三是推广绿色材料与技术,使用环保建材,在新建筑和改造项目中优先使用可再生、低碳的环保材料。无害化装修,采用低VOC(挥发性有机物)涂料和环保装修用到的材料,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四是加强水资源管理,比方说,采用节水设备,全面更换为高效节水设备,如节水龙头、节水马桶等;并进行雨水回收,建设雨水回收系统,用于绿化灌溉和清洁用水;
五是完善废物管理与循环经济,进行废物分类,强化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确保合规处理。进行资源回收,建立资源回收体系,推动医疗设施和材料的循环利用;
六是推进推进绿色交通,建设电动车充电设施,增加电动车充电桩,鼓励员工和患者使用电动车。与公共交通合作,通过与公共交通部门合作,提供便捷的公共交通接驳服务;
七是推广环境友好型医疗服务,使用绿色医疗产品,优先采购环保型医疗用品,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推进低碳医疗流程,优化医疗流程,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消耗和碳排放。
此外,还要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的绿色医院建设政策,并参与制定和推广更高标准的绿色医院建设规范;同时,提升公众参与与教育,定期开展环保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绿色实践能力。
曾晓勇特别指出,还要建立绿色医院评价体系,比如,建立绿色医院建设绩效评估体系,定期评估和改进。并总结成功经验,形成可推广的绿色医院建设模式。
「总之,绿色医院建设是一个持续推进的过程,现在我们还只是做到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接下来,我们将通过这一些措施进一步加大绿色医院建设的力度,不断探索创新,引入更多的绿色技术和管理方法,并重点在医院落实,持续提升医院整体的绿色发展水平。同时,我们将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进绿色医疗事业的发展,为建设美丽中国、健康中国贡献力量。」曾晓勇总结道。
中国的优质医疗资源存在总量不足、发展不平衡、分布不均等问题。比方说,优质医疗资源大多分布在在公立医院,三甲医院门诊的常规检查科室更是常常处于超负荷的运作状态。大型医院患者扎堆,而小型医院门可罗雀,基层医疗资源相对薄弱,此现状极为普遍。
「事实上,这是全球性的问题,世界各国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优质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即便如此,我们也要认识到国内的医疗健康保障体系是全球最高效且惠普大众的医疗体系。」曾晓勇说。
他继续补充道,要保证医疗体系稳固,要一直促进医院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高医院的服务水平。还要抓好落实,在医院细化落实到位,比如说管控平均住院日和提高医疗技术,推进医院可持续发展。也要积极重视创新,通过技术创新发挥引领作用。
在他看来,现阶段,中国的医院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多进展,医疗水平也得以大幅度的提高。相信未来中国医院的发展模式可完全在全球发挥引领作用,甚至在全球得到推广和借鉴。
践行绿色医院建设发展理念是助力医院高水平发展的重要路径,医院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必须要实现经济效益与环保效益的统一,不能以高能耗、高污染、牺牲环境为代价。这也符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有助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曾晓勇坦言,绿色医院慢慢的变成了了现代医院建设的必然趋势。其实,经济效益与绿色环保并不矛盾,短期内确实需要一大笔支出成本,但长久来看既有助于医院节能开源、增加收入、减少成本,同时又能保护环境,改善医护人员的工作环境,并提升患者就医体验,有望最终实现多赢局面。
他还提醒道,作为一名医院管理者,必须聚焦绿色医院,这是为国家、城市和患者谋福利的大事。医院管理者首先要深刻认识到绿色医院建设的好处,不要浮于表面,主观夸大难处。
「这并不只是大医院的事情,事关所有医院,哪怕一个小诊所都要有节能环保意识。绿色医院建设在细处,重在落实,不是一味谈宏大的概念。实际上,哪怕一家诊所处理好污水、废弃物处理也是在认真践行绿色医院理念,落实绿色医院建设。」曾晓勇对健康界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