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位院士齐聚!大湾区建筑业新智发展学术论坛举行
来源:开云体育官网入口登录网页版 发布时间:2025-01-04 10:58:00
欧进萍、聂建国、肖绪文、陈湘生、赫晓东,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康健、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赵鹏军、比利时皇家科学与艺术学院外籍院士李国强等出席论坛并作主题发言。深圳市绿色与智能建造学会会长,中建科技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张仲华在学会会员大会上作报告,并主持大湾区建筑业新智发展学术论坛国家卓越工程师、中国建筑科技研发序列首席专家叶浩文,中国建筑大师、中建科技副总经理樊则森等
12月26日,深圳市绿色与智能建造学会2024年度会员大会暨行业发展论坛全面总结了学会过去一年的工作成果,深入研讨和展望未来行业发展的新趋势。参加会议的专家进行了“施工安全管理”和“行业出海经验”主题分享,参与了“能效、碳效、费效协同探索专业化发展专题研讨”圆桌论坛,深入探讨建筑行业在技术创新融合过程中的核心问题与解决方案,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意见建议。
张仲华在深圳市绿色与智能建造学会2024年度会员大会上表示,深圳市绿色与智能建造学会作为全国最早、深圳唯一的专注绿色建造与智能建造的学术研究组织,聚焦绿色与智能建造行业发展,致力于成为政府及行业顶级智库。2025年,学会将奋力推进绿色建造试点工作,推广智能建造模式,倾力打造高端学术交流平台,探索多种科技赋能的建筑行业场景,助力建筑业向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
12月27日,大湾区建筑业新智发展学术论坛旨在进一步落实国家“双碳”政策,以绿色与智能建造为导向,推动技术创新赋能建筑行业转型升级。论坛由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指导、深圳市绿色与智能建造学会主办、中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承办。参加会议的专家围绕绿色建造与智能建造进行深入研讨。
住建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副主任武振在致辞中表示,当前人工智能正在引领全球的变革和挑战,绿色发展也成为时代的主题,建筑业作为大数据、人工智能、绿色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层次地融合的重要阵地,迫切地需要把握好AI、绿色建筑发展的战略性机遇,以“好房子”为载体,以区域合作为重要手段,持续推进中国城市绿色繁荣发展,以“中国建造”助力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深圳市绿色与智能建造学会名誉会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孟建民在致辞中表示,当前建筑业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变革时期,绿色建造与智能建造已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对建筑行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实现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有很重要的作用。深圳市绿色与智能建造学会将凝聚各方合力,积极推动大湾区建筑产业升级和关键技术突破,促进绿色与智能建造技术的发展,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共同为大湾区乃至全国的建筑业高质量新智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欧进萍院士以《海上漂浮城镇、风电能源等基础设施—FRP筋(海水海砂)混凝土耐蚀浮体》为题作主旨演讲,详细阐述了FRP筋海水海砂混凝土耐蚀浮体技术在海上大型浮体及漂浮建筑中的应用,该技术为永久性海上基础设施提供了经济、耐久的解决方案,拓展了新型建筑材料的研发与应用领域,对推动海洋土木工程学科发展与沿海城市空间创新具备极其重大意义。
聂建国院士以《结构创新促进大湾区土木工程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为题作主旨演讲,深入探讨当前结构工程面临的挑战,强调科学技术创新是实现土木工程高性能、长寿命、低消耗的关键路径,并通过大湾区一系列典型工程案例,系统展示了结构创新在提升建筑结构性能、延长常规使用的寿命、降低资源消耗等方面的显著综合效益,为土木工程未来发展提供新思路,引领结构工程技术进步。
肖绪文院士以《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探讨研究与思考》为题作主旨演讲,强调建筑装配化是建筑业绿色化转型重要举措,以及产业升级和自身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全方面分析总结了建筑装配化的推进意义、要求和现存问题,重点介绍了研究团队近年研发的新型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体系,为行业推广提升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技术,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照与实践指导。
陈湘生院士以《地铁地下车站双洞密贴顶管机建造技术》为题作主旨演讲,重点介绍了超大顶管技术建造地铁车站的多项关键技术,总结了超大顶管技术建造地铁车站节点力系性能、节点模型、结构设计方法、减碳效益方面的创新成果,深入阐述数智技术与土木工程融合的发展的新趋势,为土木工程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发展指明了方向。
赫晓东院士以《航天新材料技术赋能绿色建筑》为题作主旨演讲,深入探讨航天材料在绿色建筑领域的应用潜力,详细的介绍了航天热防护材料的优异性能和在建筑防火保温领域的应用前景,展示了通过材料民用化制备工艺与性能优化,开发的一系列高性能防火保温材料,可明显提高防火等级与节能性能,为建筑在高寒、冻雨、冻融等复杂气象条件下的安全与耐久性提供了保障。
李国强院士以《高性能钢结构及其工程应用》为题作主旨演讲,深入分析钢结构在绿色建筑中的优势,详细阐述了高性能钢结构在提高承载能力与抗震能力方面的技术路径,通过实际工程应用案例展示了高性能钢结构技术在提升建筑质量与安全性方面的显著效果,为钢结构在建筑行业的广泛应用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与实践经验。
赵鹏军院士以《城市系统模型赋能CIM的技术实践》为题作主旨演讲,深入剖析城市作为生命体的运行机制,指出当前CIM技术在系统模拟与预测预警方面面临的技术瓶颈,详细的介绍CitySPS模型的构建原理、技术优势,以及在知识赋能与决策赋能方面的应用,通过北京、广州等地的应用案例,展示了该模型如何为城乡建设与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决策提供精准支持。
国家卓越工程师、中国建筑科技研发序列首席专家叶浩文以《智能建造与新质生产力》为题作主旨演讲,深入分析传统建筑领域面临的挑战,强调智能建造与新质生产力是推动建筑业高水平发展的关键,为建筑行业实现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发展提供了关键路径,对推动建筑行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具备极其重大引领作用。
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院长、未来人居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徐卫国以《智能设计生成,3D 打印建造》为题作主旨演讲,阐述了AI大模型在建筑规划设计中的应用,生形算法在三维模型深化中的作用以及3D打印数字平台在路径规划和代码生成中的关键角色,开启了对3D打印技术在建筑领域应用的新思路与方法。
全国工程勘测考察设计大师、深圳市智慧城市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晓春以《数字孪生城市建设的探索和实践》为题作主旨演讲,探讨了数字孪生技术在城市治理中的应用,介绍了深圳市基于全精模构建数字孪生城市的技术路线,以及“感、融、算、控”的技术体系,为在未来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学术研究提供实践经验。
中国建筑大师、中建科技副总经理樊则森以《智能建造研究与实践-从构件化到模块化》为题作主旨演讲,深入探讨中建科技在智能建造技术体系创新方面的实践经验,全面展示中建科技通过理念创新、模式创新、技术创新、工艺创新,打造的一批标杆示范项目,为助力提升建筑行业的智能建造水平作出的科技贡献。
广东省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董事长、深圳市AI与机器人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丁宁以《具身智能技术前沿与应用探索》为题作主旨演讲,介绍了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全方位展示了具身机器人技术为建筑行业发展注入全新活力,推动建筑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非消极作用,为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应用提供了生动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国家土建结构预制装配化工程技术探讨研究中心建筑智能环境团队负责人,同济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教授刘东以《科学实验室能效、碳效与费效协同路径探索研究》为题作主旨演讲,讨论了科学实验室在科研、检验测试中的作用,探索了能效、碳效和费效协同路径,对科学实验室这一特殊建筑类型的的未来发展优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国家卓越工程师、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首席工程师、原港珠澳大桥总工程师苏权科以《未来海上人居工程》为题作主旨演讲,探讨了利用海洋资源构建大型人居城市的可能性,利用海洋空间资源、海洋能源与营养物,为探索未来“上天下海,全方位拓展建筑应用场景”的深层次变革模式,提供了极具价值的方向指引与理论支撑。
深圳市城市公共安全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金典琦以《基于CIM的地下工程安全风险管控关键技术与深圳实践》为题作主旨演讲,介绍了基于CIM开展超大直径盾构施工、岩溶区地质灾害风险管控,助力推动地下空间数字化,提升城市韧性安全治理水平,为地下工程安全风险管控的创新技术方面提供了宝贵的指导。
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中设数字技术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于洁以《数智革新 中国建科数字化解决方案》为题作主旨演讲,分享了通过工具和平台实现数据标准化和业务管理协同平台在线化,揭示了数字化转型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实践与发展的新趋势,为建筑行业数字化转型应用与实践方面提供了宝贵经验。
华北电力大学教授、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院长栗永利以《绿氢制备及绿色燃料合成》为题作主旨演讲,聚焦于绿氢制备及绿色燃料合成,通过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开发相应的绿色燃料,为全方位打造能源效益高地,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节约,为绿氢技术在能源转型进程中应用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中建科技低碳智慧城市公司CEO齐贺以《“光储直柔”实现建筑零碳用能》为题作主旨演讲,介绍了“光储直柔”通过整合建筑产能、荷载柔性化和电网联动,增强建筑对清洁能源的消纳能力,降低碳排放,助力企业在运用“光储直柔”技术促进产业升级转型方面的技术创新应用与贡献。
来自全国住房城乡建设管理部门、行业学协会、科研机构以及工程开发、设计、生产和施工等单位的400余名嘉宾现场参会。